中國廚房設備網(http://m.spgoo.cn/) 日期:2013.3.12 來源:廚房設備
“我每次去國外做烹飪表演,都會帶上瀏陽的豆豉、醴陵的辣椒、茶陵的大蒜,原汁原味的湘菜讓老外們贊不絕口。其實,中國菜有著很多洋粉絲!”全國人大代表、湘菜大師許菊云近日在兩會上提出建議,要提升中國餐飲業的國際競爭力,讓中餐“走出國門”,讓老外愛上湘菜。
現狀:中餐館出國褪變成快餐店
“早些年,很多中國人到國外第一謀生手段就是開餐館。”許菊云說,在近年的出國訪問中他了解到,中餐行業是海外華人的傳統行業,也是很多華人初到異鄉創業生存的首選行業。
“在國外,很多小型的中餐館都成了快餐店。”許菊云告訴記者,雖然中華飲食文化已成為連接世界華人華僑的重要紐帶和基礎,卻難登大雅之堂。由于海外中餐館大多為家庭式小規模經營,專業人才缺乏、菜品單一、風味質量參差不齊,不僅無法表現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內涵,更不能真實展示中餐營養健康的一面。
故事:湘味海鮮讓老外贊不絕口
“中國菜也可以在國外做出新口味,老外覺得與西餐相比別有一番口味!”2002年,許菊云應邀去澳大利亞進行餐飲文化交流,用當地最好的鮑魚和湘菜調料,烹制的“湘味”海鮮讓現場的外國朋友一飽口福,大為稱贊。
“湘菜的傳承發展,只有不斷推陳出新,走出國門,才能成為世界了解湖南的一張特色名片。”許菊云說。
建議:中餐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法國政府公開表示要申請本國烹飪文化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烹飪卻仍停留在手工和口頭傳承方式過程中。”許菊云建議,要成立專門組織,通過包括中餐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球巡展、孔子學院交流等在內的有影響力的交流活動,全面宣傳中國餐飲文化。
他建議,要設立專項資金,制作表現中餐與時俱進、注重文明、講究科學、營養美味的形象廣告,適時在歐美主流媒體進行刊登和播出,展示中餐的全新形象。
同時,“要確立中餐標準,加大烹飪人員的培訓”,他建議,委托相關組織在國外開展中餐認證工作,使一批在國外的中餐館達到國內優秀中餐企業的水準。通過培訓提高外海餐飲業從業人員的技藝和素質,進一步擴大中餐業在海外的質量、品位和檔次。
【中國廚房設備網】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