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初色負責人表示,初色品牌已經入駐天貓、京東和蘇寧三大電商平臺,日前已經通過確定11月15日會三大電商平臺全線
開售。
被霧霾逼出來的創業靈感
談起稻殼餐具,初色創始人吳超先生拿出了一組統計數據:公司做調研時了解到,當時中國年產水稻1.04億噸,其中20%
的重量來自于稻殼,這些稻殼中,只有30%~40%被用作養殖業,剩下的60%~70%只能做焚燒處理。也就是說,每年有約
1300萬噸的稻殼成為垃圾被焚燒,制造大量霧霾。
作為創始人就曾深受這些農業廢棄物焚燒的困擾。當年吳超和同學在馬來西亞留學,馬來西亞每年都有一個季節會刮東南季
風,當地農民把豐收后的稻谷、秸稈等就地焚燒,一個多月時間里,天空被霧霾籠罩,人們終日要戴著口罩。通過這件
事,吳超引發了一個想法,怎么樣能充分利用這個農業廢棄物,讓它們也變成有價值的產品呢?
一個變廢為寶的初衷讓他們瞄準了植物纖維廚具。事實上,當時世界上已經有了用植物纖維生產產品的技術,但只能生
產一次用品,材料的硬度、強度、耐久性都很差。如何讓植物纖維餐具真正成為能長期使用的產品,成為需要攻克的難
題。
稻殼砧板與樹脂砧板非常像
當記者拿起稻殼砧板的樣品時,根本想象不到手中的這個盤子是用稻殼做成的。盤子外觀看起來跟普通的樹脂砧板非常
像,表面光滑亮澤,摸不出有顆粒感。但拿來另一個被砸成兩半的稻殼砧板,斷口摸起來卻比普通的樹脂餐具斷口細膩很
多,不會劃手。用火一燒,散發出的不是塑料的焦臭味,而是一股谷物燃燒的清香。
“這里面稻殼的含量可以達到85%以上,所以現在砧板的顏色就是稻殼本身的原色。砧板表面的光澤是稻殼經過拋光之后
形成的自然光澤,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稻殼內含有的水分和油脂就會在表面形成一層天然稻殼蠟,這層稻殼蠟會隨著使
用過程逐漸消失減退。 ”吳超介紹。
將稻殼高精度粉碎成70目的顆粒,經過配方改性,高溫成型后,原本松散的稻殼有了極高的硬度,一般防彈衣的材料硬
度也只是稻殼砧板材料硬度的3至4倍。因此,稻殼砧板系列,即使經過反復使用,也不會像木質砧板一樣產生溝溝坎坎而
吸附汁水渣滓。
農業廢棄物的歷史性革新
不僅是稻殼,花生、玉米、豆類,各種農作物都面臨著同樣的環保問題,而經過不斷地創新和研發,綠之態將各種植物纖
維都制作成了生活用品,而每一種植物纖維都有它的特性,竟也給餐具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用茶葉制作的水杯,不用泡茶就能散發出茶葉的清香;用紅豆制作的碗,不經過著色就帶有艷麗的紅色……產品千變萬
化,卻都是取自純天然的農業廢棄物,埋入土壤半年就能開始降解。即使在制作過程中出現殘次品,也可以直接回爐再
造,不會產生任何工業廢料。經過測算,每使用100克初色環保植物產品,便為地球減少120克二氧化碳排放。
2010年,了解到國內環保產業的蓬勃發展,吳超將植物纖維環保產品帶回國內,在武漢成立了初色總部,并將目標瞄準為
生產環保的日用品。為了更適合國內市場的需求,吳超先生改良產品,植物纖維砧板已經更新到了第七代。如今,初色已
經跟眾多農產品基地簽約合作,農民淘汰下來的農業廢棄物,可以直接變為植物纖維產品的原材料,既提高了農民的收
入,又減少了碳排放,這將是農業廢棄物的歷史性革新。
綠色又環保的日用品在當下有很大市場空間,初色作為武漢偶遇科技有限公司的環保廚具品牌,自成立日起就在緊張
的籌備中,設計、修改、排期、生產等一系列的準備之后,終于確定于11月15日全線開售。
新店開售之日特大優惠政策,同時享受豪華禮品相送,已達到最佳的客戶體驗。吳超先生表示線下東南亞市場已經非
常火爆了,尤其在泰國等國家,反映效果非常好,希望國內更多消費者能得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