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倉璜涇工業園,一家從事包裝容器清潔再利用的企業里,將于10月份投用的整套全新設備正在進行最后的調試。企業負責人張立峰介紹,按照全部達產的產能計算,每年能夠減少150噸污染物的排放。
這家企業是太倉立日包裝容器有限公司,作為太倉市2015年重點項目之一,該公司同時也是世界再生包裝聯合會在國內的唯一會員單位。
張立峰此前一直從事包裝容器的回收利用,他介紹,使用過的包裝桶都會有殘留物,不經處理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因此被環保部門認定為危型廢物。目前,國內對使用過的包裝桶處理方法,都是由使用企業支付一定環保處理費用,交由環保部門認證的專業處理公司處理。
但國內的專業處理公司的產能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每年大約有88%的廢棄包裝桶未經無害化處理。同時,這些公司的處理技術跟歐美等發達國家還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像開口鐵桶,大都是人工清洗,仍會有殘留的污染物。”
據悉,立日公司引進了日本日新容器株式會社的最新技術,公司總經理大江太一郎介紹,該技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日本國內尚未使用。這套設備先對桶內殘留物進行分類收集,交由相關企業進行處理后再利用;然后根據包裝桶的不同材質、形狀,或進行焚燒,或使用特定清洗劑清洗。
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如何處理是一大關鍵。大江太一郎介紹,焚燒產生的廢氣經過無污染處理后排放;清洗產生的廢水,經過處理后不再對外排放,直接全部循環利用。最后,處理后的再生包裝桶,經過檢測、塑性、噴漆等,才能夠重新流向市場。
據介紹,經過處理的再生包裝桶,價格大約是新桶的7折。按照該公司目前每年能處理150萬只200L的鐵桶、塑料桶的產能計算,一年能夠節約3萬噸優質鋼材、3200噸優質塑料粒;為客戶企業節約生產成本1.5億元、節約環保處理成本6000萬元。
張立峰介紹,9月10日,他將在日本舉辦的世界再生包裝聯合會年度會議上提出,由聯合會牽頭,在中國全面推廣這項技術,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