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牦牛肉儲運減損提質增值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通過了成果評價。其中,研究表明覆膜包裝可延緩熱鮮牦牛肉品質劣變3小時,氣調包裝冷鮮牦牛肉貨架期延長4至6天,冷鮮牦牛肉在4-6℃條件下運輸品質基本不變。此外,“手壓式切片機”獲得實用新型專利。
9月21日,由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完成的“牦牛肉儲運減損提質增值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通過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牦牛肉儲運減損提質增值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立足青海牦牛肉資源,研究了熱鮮牦牛肉、冷鮮牦牛肉儲運過程中包裝方式、包裝材料、運輸溫度波動對其品質和貨架期的影響。研究表明覆膜包裝可延緩熱鮮牦牛肉品質劣變3小時,氣調包裝冷鮮牦牛肉貨架期延長4至6天,冷鮮牦牛肉在4-6℃條件下運輸品質基本不變。項目建立了牦牛肉儲運減損技術體系,熱鮮牦牛肉的減損率平均在2.0-2.3%,并在青海3家企業進行了示范應用。項目執行期內,通過減損實現經濟效益177.65萬元,項目還制定了《冷鮮牦牛肉儲運減損技術規程(草案)》等2項技術規程,發表論文6篇,其中“手壓式切片機”獲得實用新型專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