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已經落幕,“剁手族們”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快遞物流企業則進入“暴走”狀態,努力挺過海量快遞潮。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今年雙十一期間,全國快遞業務總量超過15億件,如果把這些包裝盒連起來,足以繞地球七圈半。那么,如此之多的包裝盒都去了哪里?由此產生的海量快遞垃圾又該如何解決呢?
廣州一家廢品收購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雙十一過后的確產生了大量的快遞垃圾,從近幾天收的廢品來看,快遞垃圾占比也急劇增加。
雙十一網購創紀錄快遞垃圾急劇增加
廢品收購老板:比原來多了差不多三分之二。
記者:有多少是快遞的垃圾?
廢品收購老板:有一半是。
記者:這樣的量大概還要持續多少天?
廢品收購老板:大概要到這個月底。
在海口的這家快遞轉運點,快遞員們忙個不停,包裹堆的滿滿當當,記者發現有些包裹外層幾乎被膠帶全部覆蓋。這是海口一小區門口的收件室,大大小小的快遞包裹堆成小山。
快遞員陳步興:最近比較多 以前的話中午都可以下班 現在要到晚上 一般九點到十點鐘 還有別的快遞比我們更晚 有的到凌晨一兩點都有。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當前超過70%的快件和包裹來自電商。連續兩年的調研表明,快遞六大包裝中,除封套、編織袋、運單之外,超過一半的包裝物都來自于電商賣家,部分電商平臺在使用包裝箱時“大材小用”現象很普遍。
海口市民:我感覺是有點浪費,因為有時候購買的,那個東西不大,但是裝的紙箱特別大。
記者:海量快遞垃圾怎么辦?
廣州市民:一層紙一層泡沫一個塑料泡沫箱子那里又給包了一層紙。
記者:還有膠帶也用了很多。
記者調查:對,好浪費啊。
網購過度包裝不得已回收循環利用率低
在消費者買的過癮,商家賺的盆滿缽滿的同時,包裝垃圾泛濫的景象也再度上演。那么,快遞為什么會出現過度包裝?這些包裝垃圾在丟棄后又將被如何處理呢?
網購能否走出“包裝”困境
《2017 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網購商品流通過程中,依然存在源頭包裝過量、過度包裝等問題。有快遞員坦言,若由于包裹不嚴實而造成物品 破損是得不償失的,包裝材料越用越多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尤其是對于易碎物品,出現包裝比物品本身更大更重都是常事。
記者:海量快遞垃圾怎么辦?
快遞員老唐:現在我們快遞 主要考慮就是重量和體積,不能搞得很大,也不能搞得很多東西,就是要把它包好,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它包好。
然 而,“過度包裝”造成浪費的同時也會給環境帶來負擔。回收之后的部分廢紙可以通過回收再做成紙箱,如果無法回收,將被填埋或焚燒。有統計顯示,每年大概只 有四分之一的快遞紙箱被循環利用,按照重量計,快遞紙箱的回收率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回收的循環利用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
網購能否走出“包裝”困境
海口市民:確實是浪費和污染,我最近也在查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再次利用,好像收外包裝紙箱的地方也沒有什么特殊的處理。
“綠色物流”推行任重道遠業內探尋新模式 為了不讓網購商品受損,必要的包裝不能少;而網購包裝垃圾回收率低,給環境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那么,作為快遞包裹的發貨源頭,各大電商和物流企業又做出了哪些方面的改變呢。
為 了減少快遞垃圾,今年雙十一期間,蘇寧推出了共享快遞盒,但是卻時常遭遇被消費者“扣留”的難題。為了減少快遞紙箱、膠帶對環境造成的壓力,菜鳥也啟動 了“回箱計劃”,消費者捐贈10個紙箱,就有獎勵。但是,“菜鳥”表示,雙十一期間僅有 近1000萬個快遞紙箱得到回收,這在天貓雙十一8.12億的物 流訂單數量面前,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為了減少包裝污染和浪費,行業內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時下一些網絡商家開始陸續推出就近取送貨物,還有今年不斷推廣的“新零售”網店以及無人便利店,都有效降低了快遞使用量和過度包裝的情況。
某無人便利店品牌聯合創始人安利英:我個人覺的無人便利店的興起,它講究的是碎片化的時間段內快速的可獲取,越來越毛細血管化,對于快遞的物流依賴會減少。
除了快遞公司過度包裝等情況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承擔從工廠貨倉到物流中心城市配送服務的干線物流集裝箱貨運汽車的空駛率也會對環境造成負擔,目前政府部門也在扶持一些智能化物流配送平臺通過大數據來降低干線物流貨運的空駛率。
智慧物流平臺江蘇滿運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苗天冶:通過智能化的運力調度,能夠把原先,從A到B,從B回A這種重卡的行駛里程,變成這種全網的智能化調度,那其實我們就可以有效降低空駛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