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的雙十一大戰將要拉開帷幕,面對這個購物狂歡節,不少不法商家瞄準時機,做起投機倒把的買賣。電子商務自誕生之日起,就存在監管難,尤其是跨地域乃至跨境經營與屬地監管形成的矛盾一直難以解決。
網絡交易價格管理新規實施 廚房設備企業如何踐行?
網絡交易價格新規實施 發改委再出重拳
11月3日,國家發改委針對電商交易價格再出重拳,印發《網絡交易價格舉報管轄規定(試行)》,本規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實施,試行一年。
針對網絡交易價格管理的原則,本次規定明確,被舉報的網絡交易價格行為系電商實施,由電商所在地價格主管部門管轄。被舉報的網絡交易價格行為系平臺實施,由平臺所在地價格主管部門管轄。被舉報的網絡交易價格行為系平臺和電商共同實施,由平臺所在地價格主管部門管轄。
對于電商所在地出現的難以確認的情況,新規指出,由最先接收舉報的價格主管部門在收到舉報之日起1個工作日內,從12358價格監管系統向平臺發送電子協查文書,通過平臺查找。若通過平臺查找不到被舉報電商,最先接收舉報的價格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舉報人提供的地址,或者從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得知的地址,實地調查取證。確實無從查找的,妥善保存調查證據和平臺提供的相關材料,根據《價格違法行為舉報處理規定》第十條規定不予立案,辦結舉報并告知舉報人。
網絡交易價格管理新規之下 廚房設備企業如何踐行?
現階段的廚房設備電商,還處于初級發展水平,很難令消費者做到百分百滿意。在很多廚房設備網店看到的服務評價中,關于售后的批評比比皆是。“廚房用品”類的消費投訴通常集中在:廚具產品送貨上門的型號與購買商品不相符、約定了送貨時間但商家遲遲不上門、因質量問題在更換過程中產生矛盾,甚至有些投訴問題因為地域問題導致無法受理。
其實,不管是價格體系、還是廣告法,在網絡管轄地這塊都存在一定的爭議,現在新政出來后對于責任管轄地進行區分,有利于節省消費者維權時間和成本。如果是平臺設定的價格出現問題,就找平臺,如果是商家的問題,那就直接找商家,減少了很多處理時間。此外,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經過相關檢測發現購買的廚房設備類商品確定是不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屬于不合格商品的;或是經過相關部門的調查核實確認消費過程中存在消費欺詐的,基于這些情況,消費者也可以主張自身消費權益,按照新《消法》要求商家“退一賠三”。
網絡交易價格管理新規之下,廚房設備企業應恪守規則,以消費者利益為主,規范市場,放遠眼光,致力于長遠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