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股份近日發盈喜,預計2013年止年度純利約7.7億人民幣,相對2012年度調整后虧損40.25億人民幣。2013年,公司圍繞增效目標,積極“調模式、增產量、促研發、謀改革”,通過創新營銷模式、實行差異化采購等,從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努力降低成本消耗,提升產品盈利能力,使公司實現扭虧為盈的經營目標。
2013年,鞍山鋼鐵集團公司這家國有大型鋼鐵企業全年減虧108億元。在全國鋼鐵行業經濟效益不盡如人意的背景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鞍鋼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張廣寧告訴記者,隨著母公司扭虧,上市公司鞍鋼股份業績也穩步提升,今年有望摘掉*ST帽子。記者還從鞍鋼集團了解到,目前該公司正在打一場“扭虧攻堅戰”,實施加大自主創新、推進礦山增產增效、大力發展非鋼產業“三大戰役”。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鞍鋼集團首先在創新方面積極布局,把創新作為企業扭虧增效核心動力。為此,他們專門成立技術創新領導小組和技術專家委員會,成立鋼鐵、釩鈦、礦山設計等研究院,出臺9項科技管理制度,以及一系列鼓勵創新人才發展的激勵政策,打造鞍鋼科技管理體系優化整合方案。
為鼓勵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鞍鋼集團將技術創效額的3%至8%獎勵研發團隊和個人,設立鞍鋼重大科學技術獎,特等獎獎金達100萬元,希望借此鼓勵企業全員創新。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公司創新成果斐然——2013年前11月,新產品比例23.5%,獲得國家受理專利1374件,其中發明專利688件,發明專利占比首超50%。目前,鞍鋼集團在研國家項目達33項,參與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等多項國家重大研發項目。已獨自承接世界首臺第三代核電項目CAP1400兩座機組,開發出填補國內空白的連鑄坯鍛軋工藝生產152mm規格特厚鋼板,開發出能替代進口的耐蝕合金,第二代、第三代汽車用鋼產品品種領先。
推進礦山增產增效
通過積極爭取,鞍鋼集團鐵礦山規劃增產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成功解決了未來20年至30年礦山項目的立項和用地指標問題。攀鋼尖山轉地下開采掛幫礦體工程、表外礦利用破碎主體工程等項目投入生產、白馬鐵礦精礦管道輸送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這些都表明鞍鋼集團資源掌控能力的不斷提高。隨著鞍鋼集團位于澳大利亞西澳洲的卡拉拉鐵礦投產,每年又可分享權益鐵精礦超500萬噸。
大力發展非鋼產業
鞍鋼集團提出讓非鋼產業成為鞍鋼集團新的效益增長點。他們專門成立的鞍鋼集團非鋼產業發展推進領導小組,將非鋼產業定位為企業“三大產業”之一,并制定了中長期發展目標。為將發展理念落到實處,鞍鋼集團積極和國外頂尖企業合作開發新產品。他們與英國維蘇威公司合作開發耐火材料,與比利時貝卡爾特公司投資共建鋼簾線工廠,與通用電氣展開戰略合作,盤活原有非鋼產業資產。
此外,他們還廣泛和國內大企業合作,與北京同仁堂合作開辦北京同仁堂鞍山中醫醫院;在企業內部增設一批非鋼產業部門,不斷開發非鋼產品,利用冶金渣開發出鋼渣粉、鐵碳球、海水凈化石等11種產品。截至2013年11月,鞍鋼金融、工程技術等非鋼產業板塊實現利潤14.5億元,同比增加5.78億元。
總結:“三大戰役”是鞍鋼“扭虧攻堅戰”的3個著力點。數據顯示,2013年全集團生產鐵3501.65萬噸、鋼3368.68萬噸、鋼材3206.51萬噸、釩制品3.65萬噸、鈦白粉7.72萬噸。全年同口徑減虧108億元,其中鞍山鋼鐵集團公司預計盈利8億元,攀鋼集團有限公司實現控虧減半,超額完成了國資委下達的控虧60億元的目標任務。同時還額外消化了因工資總額增長所增加的16億元的人工成本,扭虧增效工作取得新成果。
【中國廚房設備網】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