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牌的出現是行業發展的必然,優勢品牌也要追求盡量低的成本。但“中國制造”一路走來已經提供諸多經驗教訓,廚房設備貼牌企業現在可能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櫥柜行業更需一大批自主強勢品牌的支撐。
按經濟學家郎咸平“6+1”(產業鏈)理論,貼牌企業僅僅占據產業鏈的“1”,就是說處于低端的“生產制造”,而處于整個產業鏈條利潤高端的“6”,包括: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是則由委托貼牌生產的品牌企業掌控。
貼牌生產的廚房設備中小企業可以選擇繼續原路前進,但要在品質、創新、成本管控等方面發掘或是增大利潤空間,同時依靠持續提升的品質,與品牌企業結成持續合作的“鐵哥們”戰略伙伴關系。要以高品質、嚴管理成為貼牌專業戶,或是依靠創新、轉型,成為別具特色的專業產品貼牌加工廠,以品質“套牢”貼牌市場,以管理和創新增強持續發展能力,提升企業發展質量,要做就做貼牌企業中的佼佼者。
當然出于逐利性,會有廚房設備貼牌企業在資金實力、人力資源、市場資源等條件許可的前提下,逐步由貼牌向自主品牌轉型,或是貼牌與自主品牌并行。專事貼牌,風險過大,全部轉移國內市場,又會遇到資金、市場、渠道等問題。逐步向國內市場轉移,或是一部分貼牌、一部分自主品牌的過渡,是有效化解風險,實現企業平衡轉型與過渡的最佳選擇。
目前,我國廚房設備行業已經擁有一批知名度頗高的民族自主品牌,作為廚房設備行業的中流砥柱,自主品牌企業的品牌升級是相當重要的。要依靠創新、轉型的思路,推進設計、品質、管理、節能減排、社會責任等品牌建設的軟、硬因素,全力塑造強勢品牌,打造自主品牌的競爭力。品牌塑造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產品的質量和信譽度,這是打響品牌的基礎;二是品牌的時尚度,在設計和管理方面需形成體系。
廚房設備行業出現貼牌與自主品牌的博弈,實質是行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是自主創新的終極目標。其實“中國制造”也漸漸面臨壓力,東南亞因更具成本優勢而迅速崛起一大批生產基地,還有國內市場由于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空間狹小、出口退稅降低甚至可能取消、人民幣匯率調整、節能減排的考量等因素雪上加霜。
所以,廚房設備貼牌模式雖然現在還只是初現端倪,但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必然需要轉型,這個過程中更要建設一大批強勢自主廚房設備品牌,我國廚房設備行業才能保持快速平穩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