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中小型冷庫的數量與日俱增。但大多冷庫未能履行相關審批手續,“先天不足”的現象比較普遍。根據目前中小型冷庫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提出一些解決的建議和措施。
一、目前中小型冷庫存在的主要問題
1.制冷設備的安全保護和自動控制未按《冷庫設計規范》(GB50072-2001)的有關規定執行。部分安全閥卸壓管連通在一起,未獨立分離,高度不足;玻璃管液位指示器無防護設施;用氨設備和氨的輸送管道未標明顯顏色,對管內介質流向未作明顯標志等問題不符合《冷庫設計規范》。
2.液氨裝置的電氣設計未遵守《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92)、《石油化工企業生產裝置電力設計技術規范》(SH3038-2000)和《石油化工靜電接地設計規范》(SH3097-2000)的有關規定。一些單位的配電柜無接地連線,電氣控制裝置、照明燈未防爆,加氨處無靜電接地保護,部分電機無防爆設計,配電室與壓縮機房連通,未實墻隔離等問題不符合上述規范,嚴重影響生產安全。
3.制冷機房、倉庫的設計未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和《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92)的有關規定執行。部分冷庫未經過消防部門的消防驗收,滅火器過期未檢,配備數量少,部分制冷機房和配電室門內開,無應急照明燈和消防疏散標志。
4.壓力容器和安全附件未按《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規定進行檢驗、檢測。部分單位的壓力管道和壓力容器、安全閥未定期檢測,有些年限已久,銹蝕嚴重,還有的雖已檢測,但提供不出有資質的中介機構的檢測報告。
5.安全管理不到位。作為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單位,大部分未能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管理責任制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未制定或者不符合本單位實際,未建立應急救援預案,配備必須的專用防毒面具,未定期組織演練,部分特種作業人員未經專門安全培訓,無證上崗作業。
二、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措施
1.盡快出臺相關的法規或者規范性文件,明確界定冷庫單位的性質,將液氨使用單位直接納入危險化學品使用單位,與生產、儲存、經營危險化學品的單位一樣,按照危險化學品企業管理,嚴格市場準入門檻,嚴把安全條件論證和安全評價關,從根本上解決先天不足的問題。
2.建設、消防、電力、質檢、安監等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相互協作,形成合力,嚴格執行相關規范和標準、政策,從源頭上堵住冷庫建設和安全監管中的問題。
3.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高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尤其是制冷工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提高全體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嚴格貫徹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提高從業人員應急處置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