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廚房設備網(http://m.spgoo.cn/) 日期:2012.12.8 來源:廚房設備
(中國廚房設備網12月8日現場報道)2012年APEC中小企業峰會于12月8日-10日在海南澄邁召開,本屆峰會的主題鎖定“突破之路”,現在探討海外市場:重塑“中國標簽”。蘇州河道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廉凱先生在會議上表示,中小企業要走出去還得分析自己的處境、自己企業的個性、自己生根立命的元素和基因究竟在哪里。
蘇州河道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廉凱先生
廉凱:我是來自江蘇蘇州,我們公司是河道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我的出身是品牌形象策劃的。最早在第一家公司做的時候,就定位在企業的品牌形象策劃。這方面做了深入研究,經過十年的發展我們的策劃逐漸進行了升級,升級到對城市形象的策劃,甚至已經做到了政府的產業定位和政府下屬的企業發展品牌定位引導和顧問。
最早扶持過比較成功的企業,像波斯頓和隆力奇。發展到一定中小企業都會出現這種問題,他們也是從中小企業發展起來的,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策劃以后,逐漸把企業從一個策劃型公司逐漸多元化發展,到現在為止有金融行業、貿易行業、冷凍物流行業。尤其做得比較成功的是我們對政府和一些大中型企業,甚至中小型企業的品牌策劃已經上升到了不僅僅是對他的品牌形象顧問,甚至在金融、貿易、交易上都涉獵比較深。但是我們現在運作的方式比較傳統,始終認為在中國目前的社會市場上,在供大于求的市場上,在夾縫中讓中小企業能夠有一個生存和呼吸的空間,必須有合適的診斷和把脈,制定出比較適合他生存和發展的條件的一些好的方法。我覺得我們企業發展到今天為止,希望給一些中小企業能夠在增長或者重塑品牌形象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給予一些實際的幫助和實際的引導。
我一直有一個思考,中小企業要重塑自己的品牌形象。究竟對自己的品牌形象理解有多少?最近我們聽到很多人提出轉型升級或者怎么樣調整。我一直在跟中小企業交流的時候問他們一句話,你如果是螞蟻,怎么變成大象?你的遺傳基因任何條件不具備如何變成大象?那變不成大象就讓自己變得無足輕重嗎?我說那是你沒有自信心。如果從動物群的角度說,把老虎、大象、獅子概念禁錮在腦子里,忽略了微小動物的威懾力,比如說螞蟻群、蝎子群、螞蜂群。在生存發展的時候有沒有想好自己的自信心在哪里?我們品牌的個性和特征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去適應和能夠讓自己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下怎么調整自己?這是目前中小企業急需要自身思考的問題。
如果抱團走出境外的話,只能說如果有可能你就去找你的蟻群,如果可能的話找你蛇群,狼有狼道,蛇有蛇蹤。在中國最大的私營企業做鋼鐵的做過交流,它們最早運作的時候不是很大的企業,靠收購廢銅爛鐵發展的。但是有了自己的思路和發展以后,借助于政府的平臺聯盟了許許多多小鋼鐵廠,共同走到國際市場上,尋找和國內市場鋼材和鋼鐵的差異化在哪里。
我們也跟隆力奇集團公司的總裁做過交流。如果蛇油膏要進入到北方市場,必須要找到中國文化的東西是什么,別人傳遞的是什么。我們做了一個分析,通過在新疆和伊犁、喀什這條線,瞬間把隆力奇傳統品牌迅速到原蘇聯全面擴散,通過國外市場再返程回到國內,樹立了隆力奇的品牌。不管大還是小,必須要認清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當然,現在中小型企業大量都是代加工、代生產的企業居多,自己擁有的品牌和自己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和個性的東西產品比較少。但是這里一定有他內在的東西是可以銜接和鏈接的。中國現在最缺的就是這種群。互相幫助、互相依托、唇齒相依的群太少。而且中國企業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中小企業彼此之間互相猜忌、互相不信任,造成了一種競爭上互相采用一種手段打壓或者傾軋,這都是目前實際現狀。把這種習氣和風氣帶到國外時仍然出現這種問題。我在德國德利斯頓讀書的時候,兩家企業為奔馳車做配件。在兩家德國這樣的企業都不能聯手合作,造成兩家都沒有利潤,茍延殘喘,讓德國人笑我們中國人,果然一個中國人一條龍,一群中國人變成了蟲。
我認為現在中小企業在這個過度時期時,如何冷靜分析自己所處的環境、自己企業的個性、自己生根立命的元素和基因究竟在哪里。
我認為現在中國企業是剛剛開始的時候,對中國企業面臨的狀態非常有信心。用哲學的一句話說,從量變到質變,什么概念?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短短三四十年要把歐美國家甚至日本國家在生產型或者中小企業發展的過程要全部走完,這已經是一個奇跡。
第二,中國在國外很多企業是非常優秀,有些企業在國外已經建立了他們自己內心國際化、民族化的品牌形象。比如說在座的肯定都承認中國餐飲、中國美食、中國的中藥。最搞笑的是中國的武術。澳大利亞有很多中國的武館,一個比一個活的好。現在生產型企業到了一個什么階段?我們富二代想什么,這個詞不太好聽,不要忘了,在座的各位中小企業家們,你們都是富二代他爹他媽,你們看不起富二代,意味著未來富二代看不起你們。現在中小企業已經到了民族文化對企業的植入期。改革開放時,技術比較落后、國力實情比較落后的情況下,仿造日本、學習臺灣的東西,只要跟漢文化有關的國家都跟它們學習,學日本、臺灣、香港、韓國,都是漢文化的遺傳國家。他們有著漢文化很強的遺傳基因。
三十年后、四十年后,不管國際形勢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市場經濟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反過來想,日本仍然有它的日本文化、有它的企業,有它被尊重的地方。韓國也一樣、臺灣也一樣。中國的漢文化在哪里?是不是要重新定位為企業、管理、MI精神理念上是不是該重新注入真正意義可發展的漢文化、民族化可值得我們驕傲的東西,這一點才是真正走出國門、強大自身,甚至有序發展的血脈和精神所在。
(中國廚房設備網:現場報道)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