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直屬機構:
近年來,我市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規模養殖,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加大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力度,加強畜產品質量監管,畜牧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為保證畜產品市場供應,維護價格基本穩定,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畜牧業正處在由傳統生產經營方式向現代經營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為加大現代農業發展力度,加快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實現畜牧業現代化,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核心,立足市場需求和資源優勢,通過政策扶持、典型示范、招大引強和規范監管,推良種、調結構、轉模式、提效益,大力發展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不斷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市場競爭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較為完善的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努力打造面向長三角地區、輻射全國的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和供應基地,推進畜牧業大市向畜牧業強市的跨越。
二、主要目標
到2015年,全市實現肉蛋奶總產60萬噸,畜牧業產值10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40%以上;規模養殖比重達75%,其中標準化比重達50%,畜產品加工產值與畜牧業生產產值比達1:1以上;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安全事故,努力完成“十二五”畜禽污染減排任務。
三、發展重點
(一)升級品種。畜禽良種是畜牧業生產的基礎,是推動現代畜牧業快速發展的前提。要積極引進、培育、推廣優良品種,加快品種升級,縮短養殖周期,提高單產水平,擴大產品產量。以滁州華農種豬場、滁州正大種豬場、小崗寶迪種豬場、定遠康華種豬場、滁州沃得利良種豬場、滁州溫氏種雞場、來安嘉吉種雞場、鳳陽華農種鴨場等一批畜禽原種場及擴繁場為龍頭,加快建設與之配套的父母代場和商品代場,健全人工授精站(點)網絡,構建畜禽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加大對定遠豬、江淮水牛、皖東黃牛、天長三黃雞、千秋山羊等地方良種的保護,積極培育開發質優價高、風味獨特、具有市場潛力和滁州特色的地方畜禽新品種,適應多樣化消費需求,增強核心競爭力。
(二)優化結構。充分利用滁州豐富的農副產品和秸稈資源,瞄準日益增長的優質畜產品市場需求,走“主攻豬禽、加快牛羊、提升蛋奶”的調整道路。一方面在繼續擴大生豬生產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飼料利用率更高的家禽生產比重;另一方面緊緊抓住牛羊肉價格長期走高、牛羊養殖效益顯著提升的有利時機,加快發展牛羊生產,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三)規模養殖。進一步加大國家、省、市、縣四級畜禽標準化養殖場示范創建力度,重點實施“百頭牛、千頭豬、萬只禽”等適度規模養殖和標準化生產,提高規模效益,全力打造一批養殖上規模、管理上水平、產品上檔次的優質畜禽養殖基地。積極推廣發酵床養殖、“豬—沼—漁(菜、果、林)”等生態循環模式,提高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水平,降低畜禽養殖面源污染,實現達標排放。
(四)加工增值。創新經營方式,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向產前、產后延伸;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帶動能力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內外大型畜牧養殖和加工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改善生產和技術條件,逐步形成以定遠福潤、滁州申龍為骨干的生豬屠宰加工龍頭企業;以來安嘉吉、全椒福潤、滁州志成、天長天葉和白塔湖鳳鵝為骨干的家禽屠宰加工龍頭企業;以安徽達諾乳業、滁州奶業為骨干的乳制品加工龍頭企業;以德青源蛋品、定遠永康、明光澗溪、鳳陽府城等蛋雞養殖基地為骨干的蛋雞加工龍頭企業。推進企業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延伸和拓展產業鏈條,打造滁州自主品牌,實現產品加工增值,提升增收貢獻率和市場競爭力。
(五)確保質量。狠抓動物疫病防控,加強市、縣、鄉三級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和官方獸醫、執業獸醫、鄉村獸醫三支新型獸醫隊伍建設,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建立動物疫病防控長效機制,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病。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大對飼料、飼料添加劑和獸藥等投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等環節的監管力度,規范畜禽產地、運輸和屠宰檢疫,建立“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違禁藥物的監測執法機制,努力實現全過程監管,確保不發生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四、工作措施
(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根據我市不同地區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進行科學規劃,形成五大產業板塊,分別是定遠、鳳陽、明光、全椒的300萬頭生豬板塊,全椒、來安8000萬只肉雞板塊,鳳陽、明光10萬頭肉牛和20萬只肉羊板塊,天長、來安的2000萬只水禽板塊和明光、全椒、瑯琊、南譙的500萬蛋雞、3000頭奶牛板塊。要在美好鄉村規劃中設置符合環保和動物防疫條件的養殖區域,養殖區應遠離水源、公路、居民區、農貿市場和工礦企業,提倡“家禽出院進區,家畜出村進山”,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灘涂等資源發展畜禽養殖。
(二)適度規模,配套環保。畜禽養殖規模要與環境承載能力相適宜,溫氏、嘉吉、正大、寶迪等大型養殖企業,在發展高度集約化規模養殖的同時,必須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畜禽污染,配套建設有機肥廠和污水處理設施;中小型規模養殖場要大力實施沼氣工程,實行沼渣沼液與周邊農田、蔬菜園藝基地結合,大力推進發酵床生態養殖,實現墊料腐熟回田利用。
(三)因地制宜,錯位發展。農區以豬禽為主、圩區以水禽為主、山區以牛羊為主、郊區以蛋雞和奶牛為主。大型養殖企業要利用資金雄厚、設施先進、技術力量強等優勢,大力發展洋三元雜交豬、快大型肉雞、專用型蛋雞,以量贏得市場;中小型養殖場可發展“三化養豬”或土三元雜交豬、草雞、麻鴨等適應性強、抗病力強、管理粗放的地方品種,以林下養雞、山上養豬等綠色生態養殖方式,生產風味獨特的優質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四)加大投入,以獎代補。各級政府在落實國家扶持畜牧業發展政策的同時,逐年增加財政投入,切實支持畜牧良種引進推廣、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畜產品質量監管、畜牧科技創新等活動。要積極整合支農資金,統籌安排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扶貧開發、現代農業、環境保護等資金,支持畜牧業轉型升級。要保證動物防疫經費需要,并納入同級財政預算;要逐步提高村級防疫員補貼標準,將村級防疫員培訓納入新型農民培訓工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
(五)加強領導,合力推進。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對于保障市場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收入倍增具有重要意義。各地要進一步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切實將畜牧業轉型升級作為富民強市、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強組織領導,科學制定規劃,分解工作任務,落實推進措施,強化督查獎懲,確保取得實效。各相關部門要圍繞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畜牧業的要求,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協調處理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完善政策措施,促進全市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